中频炉捣打料挂渣现象分析
炉衬粘渣的形成机制
中频炉熔化过程中的造渣是不可避免的,中频感应炉的粘渣通常积聚在炉壁上部区间的工作感应线圈位置。
炉渣的成分与加入炉料的成分相关,炉料的清洁程度对炉渣形成有极大的影响。因为其中的氧化物和非金属杂质难溶于金属熔液中,而通常是以乳浊液的形态悬浮其中。感应电炉工作时,感应电流会对金属熔液形成极大的搅拌力,悬浮与其中的渣颗粒在这样强大的搅拌作用下会逐渐长大,其受到的浮力也会逐渐增加。当浮力大于搅拌力作用时,长大的渣粒就会上浮进入熔液表面渣层,至此,即可通过机械的方式去除,比如采用除渣剂挑出。
那么炉衬粘渣是怎么形成的呢?
原来,当长大的渣粒在上浮过程中,因强力搅拌的作用,这些渣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逐渐向炉壁靠近,当灼热的渣与炉壁炉衬接触时,由于炉衬的温度相对较低,而渣的熔点相对较高。当炉衬温度低于渣的凝固温度时,渣就会附着在炉衬上冷凝成固态,这就是炉壁粘渣。了解这一粘渣的形成机制,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粘渣通常出现在炉衬上部的工作线圈区域。同时,我们也意识到,炉渣的熔点,也就是凝固温度越高,越容易被炉衬冷却,形成粘渣。
如果不采取措施避免炉衬粘渣的形成,炉壁会变得越来越厚,有效炉容逐渐减小,同时熔炼的效率也会大大下降,导致整个生成效率出现明显的降低。
炉衬粘渣的去除方法
1) 机械破除法
所谓的机械破除法,就是等炉衬粘渣出现后,采用机械的手段,比如铁锹,铁棍等刮去炉衬上的粘渣。机械破除法会导致如下的问题
- 为了使得炉衬上的粘渣易于刮除,常常会提高熔炼温度,使粘渣变软易于去除。这一操作不但增加额外的电耗,同时高温会导致炉衬的破坏,影响使用寿命
- 工人在刮除炉渣时,为了保证操作安全,又会降低电炉功率,而电炉功率的降低,会导致电效率的下降,实质就是导致熔炼电耗增加。
- 机械破除法会对炉衬表面不同程度的造成破坏
电能利用率与电耗的关系见下图:
2)化学破除法
所谓的化学破除法是与机械破除法完全不同的方式,根据炉渣形成的原理,改变粘渣形成机制,从根本上破除炉衬粘渣的可能性。
分析炉衬粘渣的形成机制可以发现,如果渣的凝固温度低于炉衬温度,则即使渣在上浮过程中与炉衬接触,炉衬温度降低也不会让渣的温度低于其凝固温度,从而避免炉渣在炉壁上凝固形成粘渣。化学破除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,通过添加一些助剂,改变炉渣理化性能,降低其熔点。
以前常用萤石(主要成分是CaF2)来作为降低渣熔点的溶剂,但是单纯使用萤石的效果并不明显,并且会导致炉衬侵蚀,使用不当反而会加剧炉衬寿命下降。更为严重的事实是CaF2是具有放射性的物质,长期使用会对人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,因此这一产品已逐渐被淘汰。
通过对炉渣特性的深入研究,SlagR能够有效改善炉渣性能,降低熔点,降低炉渣粘度,提高炉渣流动性,而且其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,是去除炉衬粘渣最为有效的化学熔剂。总之三点:干净的炉料、勤快的操作、适当的温度。
上一篇:【中频炉捣打料穿炉】
下一篇:【中频炉捣打料该如何解决】